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发布:去库存为首要任务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记者 王丛 李阁
6月19日,首届川酒企业家大会暨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四川德阳举行。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对当前的酒业形势进行了分析解读,并发布了《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报告以1月-6月酒类市场特别是白酒市场为切入口,观察春节前后、五一前后酒类消费市场表现情况,并分析其背后逻辑及成因,判断未来趋势和需要关注的重点,以便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酒类市场环境变化。 分析概括了酒类市场的现状、变化及成因,并对下半年白酒趋势做出了研判,针对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2023年1月-6月以来白酒市场变化
尽管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及2023年一季报表现均可圈可点,但是以名酒品牌带动下的结构性繁荣和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下的中小品牌以及酒商,普遍存在库存积压、价格倒挂、消费下降、预期转弱等迹象。被誉为行业晴雨表和风向标的2023全国春季糖酒会,火热的人气和冷静的签单呈鲜明对比, 同时糖酒会期间白酒股在资本市场的相继遇冷,也说明了业内外对未来市场的复杂情绪。整体来看,今年春节以来白酒市场动销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库存高企,动销缓慢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今年5月底开展的《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较去年相比,2023年初到5月,经销商所反馈的春节前后,五一期间,这两个时间节点白酒消费量变化情况如下:其中春节期间,9.09%的经销表示有所减少,31.82%表示基本不变,59.09%表示有所增加;节后平日40.91%的经销表示有所减少,31.82%表示基本不变,27.27%表示有所增加;五一期间31.82%的经销表示有所减少,36.36%表示基本不变,31.82%表示有所增加。数据基本印证了春节后动销未达预期的判断。
●消费下行,竞争内卷
受制于经济环境及消费氛围影响,今年以来白酒基础消费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流通端、供给侧都出现不同程度内卷态势。
从市场结构看,高端品牌在销量和增速方面乏力,增速不及2022年同期;另外受市场动销缓慢、库存高企影响,春节以来,一二线白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甚至倒挂。以茅台为例,2023年春节期间飞天茅台、精品茅台、茅台15年等主流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00元左右;春节后,除茅台之外,经销商为急于变现,部分名酒品牌以及二三线品牌市场成交价格低于经销价,价格倒挂现象严重;与此同时,300元以下的中低价位段产品市场表现较好,说明消费下行趋势明显,如山西汾酒(203.600, -5.40, -2.58%)旗下的玻汾大单品、西凤集团旗下的老绿瓶西凤酒等口粮酒的风靡,都可以佐证。春江水暖鸭先知,今年以来头部企业开始下沉产品市场,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开展的《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调查问卷,对2023年1月至5月底,目前市场上比较畅销的白酒产品价位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市场经销商反馈当前畅销的白酒开始向中端价位段转移,超过69.23%受调研的经销商、零售商认为499元及以下的中低端价位段白酒在当下较为畅销;其中,三成以上的经销商、零售商认为300-499元价位段在当下最为畅销。
●预期不强,谨慎乐观
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开展的《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调查问卷对 2023年酒博会、春糖会期间及结束后1个月内是否产生交易对公司业务促进情况进行了调研。
可以看出,透过人气火爆的酒博会、糖酒会背后,更多的经销商是冷静的签单,多数专业观众参加糖酒会的目的可能仅仅是观察行业流行趋势,积累行业人脉,长期高位运行的库存让经销商们下单十分谨慎。
●现金流下降,上市公司分化
酒类流通环节的压力传导到生产企业的表现就是主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合同负债下降、应收账款上升,销售回款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不再大幅增长甚至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生产端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有12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下降;今年一季度,仍然有10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下降。同时,上市公司进一步分化,名酒品牌与非名酒品牌在招商市场上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待遇。